腾龙说事:残奥赛场皆胜者
2012-08-31 00:00:00 BBC英伦网
奥运会的根本宗旨之一是“重在参与”。但当今激烈的奥运拚比下,这成了说给那些没有拿到奖牌或本应拿牌而没有拿到者的宽心话。
当迟迟不开张的英国奥运军团终于拿到第一块金牌后,全国人民集体松一口气的呼气声环绕英伦,三日不绝。
当英国奥运军团超过既定夺牌目标,与两个体育超级大国坐在一起的时候,英国人的喜出望外已经不能用浸入血液的矜持来控制。
目标:坐二望一乘着奥运会“历史性成就”的东风,英国人期待着在下周三(8月29号的残奥会上,英国的残奥军团在家乡父老面前再现辉煌。
实际上,英国残奥军团也早已立下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北京残奥会后5亿英镑的投资,把301名英国运动员推上了20个不同的比赛项目。
英国残奥军团的目标是,拿下至少103枚奖牌,超过在北京残奥会上赢得的奖牌总数,确保上届的第二,坐二望一。
这里不禁要问:实现这个目标的意义有多大?在残奥会上能不能拿牌、能拿多少牌,又有多重要?
英国皇家邮政为残奥会发行的一套特种邮票,或许不经意间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邮票:背后的故事英国皇家邮政的残奥特种票一联四张,画面是四名参加残奥会的英国运动员。他/她们都不是在上届北京残奥会上大放异彩的残奥明星,不要说对外国人,就是对大多数英国人来说,也是陌生的:
阿布迪·加马(Abdi Jama)28岁,轮椅篮球。
阿布迪出生在索马里,有32个兄弟姐妹(父亲娶了5位妻子)。阿布迪6岁时随家人逃离连年战乱的索马里,避难来到英国利物浦。
利物浦贫民区的生活是一种别样的艰难。阿布迪坦言,如果不是改变命运的那次事故,他现在或许不是在奥运赛场上,而是像一些他儿时的伙伴那样进了牢房。
阿布迪14岁时,不慎从窗户跌落楼下,造成半身瘫痪。坐着轮椅回到中学的阿布迪碰到了来学校访问的轮椅篮球手阿德(Ade Orogbemi)。阿德鼓励阿布迪尝试轮椅篮球。
从坐进特制的轮椅那一刻,阿布迪就没有再回头。他和阿德不仅成了朋友,也最终一同入选英国残奥篮球队。在成为一名残奥选手的道路上,阿布迪说他是遇到了许多“贵人”,从学校体育老师的鼓励,到利物浦残障人活动中心负责人的亲自指导。
斯特法妮·里德(Stefanie Reid)28岁,100米、200米短跑和跳远。
与阿布迪相比,斯特法妮可以说是生在蜜罐里。她出生在新西兰,4岁时随父母移居加拿大。斯特法妮从小热爱体育运动。16岁时一次海上意外事故,被一艘快艇的螺旋桨打伤,外科医生不得不截去她的右脚才保住了一条命。
花样年华遭遇这样的不幸,斯特法妮诅咒生命、自暴自弃。斯特法妮说,是医院里一个叫夏洛特的护士对她一通劈头盖脸的臭骂,使她猛醒。
装上假肢,重新回到运动场上,是体育运动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2008年,斯特法妮代表加拿大参加残奥会,并取得女子T44级200米跑的铜牌。这一次,斯特法妮可以有三个选择,最终她选择了代表英国。斯特法妮说,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困难,因为她母亲是英格兰人,父亲是苏格兰人。
奖牌:也在赛场之外特种邮票上的另两位,约旦出生的举重选手阿里(Ali Jawad),生下来就没有双腿,6岁时就立下当残奥冠军的志愿;土生土长的约迪(Jody Cundy),3岁时因病截肢,5岁下游泳池,10年中拿了大大小小10个国际级别的游泳金牌后,转而改练自行车,同样拿下世界冠军,创下世界纪录。
实际上,英国残奥军团的301人,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不寻常的故事,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上特种邮票的代表。她/他们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拿奖牌。但拿不拿牌、拿奖牌第几已经不重要,走上奥运赛场,已经是胜者。
而这301名奥运精英的背后,是成千上万的普通残障人。他们的的故事中可能没有奖牌、但他们同样需要鲜花和掌声,他们的故事同样需要听众。
1948年的伦敦奥运会上,16名英国退伍老兵发起残奥运动,除了自强不息,引起全社会对残障人的关注,也是重要的动因。
记不得那位贤哲曾说,一个社会对待老人和儿童的态度,是衡量这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那么,一个社会对待残障人的态度,不同样是衡量这个社会的重要指标吗?
伦敦奥运会举办的同时,还有一个文化奥林匹亚,数以万计的各国艺术家来到伦敦献艺,展示他们国家的文化和社会。
伦敦残奥会,也应该成为展示各国普通残障人生活的一个舞台。人们不仅要看场内残障人的比赛,更要关注场外残障人的生活,才不失举办残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