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东方在线 > olympic > 正文


奥运铜花瓣火炬塔设计者谈创意

分享到: 2012-08-31 00:00:00 BBC英伦网

摘要:托马斯说虽然这个火炬塔的设计已经“不存在”了,但它曾经存在过,并在某种意义上,一直存在着。
伦敦奥运主会场上的铜花瓣火炬塔

托马斯说虽然这个火炬塔的设计已经“不存在”了,但它曾经存在过,并在某种意义上,一直存在着。

有“我们这个时代的达芬奇”之称的英国设计师托马斯·赫斯维克(Thomas Heatherwick)上周六(25日)做客爱丁堡国际书展,与现场观众分享了他几个知名设计背后的故事。

这其中就包括伦敦奥运开幕式上由204个铜花瓣组成的火炬塔(Olympic cauldron),及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种子圣殿“(Seed Cathedral)的创意设计。

火炬塔设计代号“Betty狗”

在托马斯向大家介绍他的火炬塔设计之前,大屏幕出现了一副小狗图片。原来,这只叫做“Betty”的小狗就是奥运开幕式“绝密”点火方案的代号。

托马斯介绍,他多年的设计经历从来是和“场所”或“物件”打交道,却从来没有做有关“瞬间”(moment)的设计。

丹尼·鲍尔(Danny Boyle)被任命为开幕式导演不久,便找到他,希望他能做奥运火炬塔的设计。托马斯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做得太好,在预算如此有限的情况下,接过此“烫手山芋”,着实是该项目最具挑战性的地方。

小而简单,不求跟风

托马斯说他们团队曾经花了整个周末研究历届奥运的点火,“其实当问及大家对那些点火的印象,没有人会提到火炬塔的设计,大家记得的只是弓箭手用弓箭将火炬塔点燃”。

而他也发现,点火仪式越来越脱离运动员和观众:“火炬塔在空中,圣火在空中点燃,这很让人激动。其实几十年前的火炬台,比如我们看1948年的伦敦奥运会,它很小也很简单,摆放在体育场中间。所以我们在思考,是跟风继续把火炬塔做的大而繁复,还是将它简单的放在整个体育场的中央。”

托马斯解释道这其实是最有效联系各地方运动员的方法:“各国的运动员有多有少,就如一块块大小不一的蛋糕。开幕式上运动员散布在体育场,大家围着火炬塔,也成为火炬塔的一部分。”

“204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因为奥运这场盛会,放下成见和不一致,走到了一起。两周之后圣火熄灭,这种联系就消失了。我们希望,有一个东西,能够将各个国家地区联系起来,又能在奥运之后,继续保持这种联系。”

因此与历届奥运会不同的是,这刻有各参赛国家、地区名字的铜花瓣在奥运会结束后,交由各个代表团。主火炬虽然消失,这种联系却依然存在。

“看不见”的火炬塔
托马斯·赫斯维克

托马斯·赫斯维克在爱丁堡国际书展上为读者签名留念。

托马斯透露,开幕式上,当希腊代表团运动员按惯例第一个入场,第一个“铜花瓣”亮相,各国的解说员也只是在半小时前被告知这个东西“很重要”,但是具体有何功用,他们并不知道。直到开幕式最后阶段,解说员们才会收到另外一张“解密”的纸条。

开幕式前两周,只有不到十人知晓的最高机密——“火炬塔点燃”开始彩排:“我们总在所有彩排完成清场后测试主火炬塔的点燃。当时许多参与运动员彩排的人都纳闷火炬塔在哪呢,我当然不会告诉他们你们正踩在它上面呢!”

托马斯说,即使开幕式进行当中,运动员是场上焦点,可能没人会真正注意到体育场中央一块地方地上大大小小的“黑洞”。因此这个火炬塔其实一直存在,只是直到最后一刻,大家才真正“看见”。

主持人通过大屏幕帮大家回顾了火炬塔点燃的片段,现场观众情不自禁掌声四起,甚至有观众激动留下了眼泪。

为如今“不存在”的设计感到骄傲

与大家分享了他两年前创新的伦敦双层巴士设计,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种子圣殿”设计等创意和有趣故事后,托马斯回答了现场观众的问题。

42岁的托马斯谈到自己的设计生涯,说他相信所有人都对新奇的事务、发明感兴趣,并深信这个世界可以因为许多人做的努力、发现和设计不断地进步和发展:“我非常感谢那些为我们人类生活的进步做出贡献的人。”

与他的其他大小设计不同,奥运火炬塔犹如一个临时建筑,而它的搭建也是为了某一天的拆迁。托马斯说虽然这个火炬塔的设计已经“不存在”了,但它曾经存在过,并在某种意义上,一直存在着。

“我为能参与到这个项目的设计感到骄傲。一直如此”。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