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山东省专升本统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5-01-06 16:06:25来源:网络

  山东省2018年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统一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第I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余秋雨的散文《洞庭一角》中,被看做“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的是( )。

  A.人文关怀  B.科举制度  C.贬官文化  D.山水情怀

  2.《文学的趣味》是朱光潜的文章,以下不属于该文观点的是( )。

  A.对于一章一句的欣赏可以见出一个人的一般文学趣味

  B.文艺上的好恶和道德上的好恶往往不同,它更加强烈深固

  C.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

  D.要弥补在文艺趣味上有欠缺,唯一的方法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

  3.以下关于林语堂的《失败了以后》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以自我为中心,格调闲适

  B.构思精巧,立意新颖

  C.语言精辟,富有哲理

  D.多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4.《聊斋志异》是一部( )。

  A.散文篇集  B.短篇小说集  C.戏曲故事集  D.民间故事集

  5.莎士比亚极力塑造的哈姆雷特是一个典型的( )。

  A.人文主义者形象  B.理想主义者想象  C.行动主义者想象  D.利己主义者想象

  6.《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作品,这里的“书”是( )。

  A.书记  B.书籍  C.书信  D.上书

  7.我国古代道家和儒家的思想核心分别为()。

  A.“义”和“礼”  B.“道”和“德”

  C.“道”和“仁”  D.“智”和“仁”

  8.《游园》中的“袅晴丝吹来闲庭院”和“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所用的修辞手法分别是( )。

  A.拟人对偶  B.双关用典  C.比喻通感  D.借代对比

  9.《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是贾平凹为妹妹过生日写的信,以下不属于文章内容的是( )。

  A.兄妹感情  B.苦难经历  C.读书乐趣  D.写作经验

  10.王蒙创作小说《春之声》所运用的现代表现手法是( )。

  A.蒙太奇  B.意识流  C.荒诞主义  D.象征主义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怀念萧珊》是巴金散文集《______》中的一篇,是为悼念其妻子萧珊而作。

  12.《雨巷》在艺术上一个重要的特色是运用了______的方法抒情。

  13.钱钟书的长篇小说《______》被称为现代的《儒林外史》。

  14.《光的赞歌》作者______,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15.《天狗》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____》中的诗歌。

  16.“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诗作《_____》。

  17.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位名叫_______的老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的历程。

  18.____是特洛伊战争中特洛伊守卫军的领导者,他和希腊联军第一勇士阿喀琉斯决斗,因为众神的裁决和宿命死在对方手里。

  19.从编纂体例来说,《史记》是一部_______史书。

  20.屈原创作的《离骚》与《诗经》并称“______”,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释词题(解释加点词,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谏逐客书》)

  22.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汉书·苏武传》)

  23.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留侯论》)

  24.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25.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26.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驳<复仇议>》)

  27.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28.忧心孔疚,我行不来!(《诗经·小雅·采薇》)

  29.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春江花月夜》)

  30.世人皆浊,何不掘其泥而扬其波?(《渔夫》)

  四、翻译题(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32.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史记·管晏列传》)

  33.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34.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战国策·燕昭王求士》)

  35.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蜀道难》)

  五、阅读分析题(本大题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10分)

  乡村四月

  作者: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36.这首诗名为“乡村四月”,它是通过那些景象表现乡村四月的风光的?(3分)

  37.请分析诗歌第四句中的两个虚词“才”和“又”的表达效果。(3分)

  38.这首绝句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十分注意前后呼应,请具体分析之。(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0分)

  窗前的树

  我家窗前有一棵树。

  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恰好正对着我四楼的窗户。

  坐在我的书桌前,一树浓荫收入眼底。从春到秋,由晨至夜,任是着意的或是不经意抬头,终是满眼的赏心悦目。

  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它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它才爆出来米粒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绿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中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身子为之一震,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界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荡曳,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

  夏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的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的淫威都由它承受,时而就愧愧自问,知人其实很是怯弱。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颤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风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水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萦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树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洋槐伴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叶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己。他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么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在,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权间露出一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地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喜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四季的杨槐树便如一幅幅不倦变幻的图画,镶入我窗口这巨大的画框。冬去春来,老槐衰而复荣,败而复兴,重新回来的还是原来那颗老槐;可是,我知道它已不再是原来的那颗槐树—-它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浆汁,都由新的细胞、新的物质构成。它是一颗新的老树。

  年复一年,我已同我的洋槐度过了六个春秋。在我的一生中,我与槐树无言相对的时间将超过所有的人,这段漫长又真实的日子,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

  3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洋槐在一年四季中的不同特点。(4分)

  40.作者写夏日洋槐,为什么着力写暴风雨中的洋槐?(4分)

  41.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6分)

  (1)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

  (2)它们离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

  42.文章最后写“槐树与我无声的对话,便构成一种神秘的默契”,你如何理解“我”与槐树之间的“默契”?(6分)

  六、作文(本大题30分)

  43.请准确理解下面名句中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写一篇文章。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卢梭

  要求:(1)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10分)

  1.C

  解析:理解类试题,属文章内容理解类知识考查。《洞庭一角》是现代散文35篇之一。答案是贬官文化。《洞庭一角》为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中的一篇文章,“贬官文化”就出自其中。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写到:中国历史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写的不错。熟悉课文即可作答。

  2.B

  解析:理解类试题,属文章内容理解类知识考查。《文学的趣味》是一篇重要课文,美学大师朱光潜谈文学欣赏趣味的一篇文艺论文,和道德观没有关系,大纲规定的35篇之一。作者针对文学趣味方面的三种通病“精神上的残废”、“精神上的中毒”和“精神上的短视”,着重论述了如何获得“活”的、“可靠”的文学趣味的问题,提出了趣味是欣赏的基础;广泛地阅读和比较作品,才能获得可靠的鉴别力;要不断地创造新的趣味等有关文学欣赏问题的精辟见解。有助于我们培养高雅、广泛的文学趣味。

  3.A

  解析:理解类试题,考查议论文的论点35篇之一。林语堂是闲适派散文作家,但这篇文章是励志文。在人生态度上,林语堂所欣赏的是一种“闲适的生活”,提倡“悠闲的情绪”、“快乐的哲学”。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这在他最有影响的代表作《生活的艺术》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但是,林语堂的思想包括他的人生观是复杂的,他在心目中欣赏着“闲适”、艺术的生活方式,而现实生活中却不倦地钻研学术、勤奋地著书笔耕。他在生活中的这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失败了以后》一文中得到充分体现。作者认为:失败的时候最能测验一个人的品格。他指出,伟大人物的成功秘诀就是“倾跌了以后,立刻站立起来,而去向失败战取胜利”;“倾跌算不得失败,倾跌后而站立不起来,才是失败”;“许多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受赐于先前的层层失败”;“对于那自信其能力,而不介意于暂时的成败的人,没有所谓失败”。从这些看法中,可以归结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一个人在失败了以后,应当“加倍的坚强”,要“立刻站立起来”,“永不屈服”。

  4.B

  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外国文学常识考查。蒲松龄,清朝人。《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

  5.A

  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外国文学常识考查。《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故事均取自欧洲的历史传说,表现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社会恶势力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及理想的破灭。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蔑视封建神权,大力赞美和宣扬人的伟大、尊严、自由、平等的个性解放。集中反映了人文主义者对人的伟大与神圣的歌颂,对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自然本性的渴望与追求。以伟大的人取代伟大的神,以人性取代神性;人的地位从神的附庸变成为万物的灵长,这是较之于以往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二、强烈抨击揭露黑暗现实,同时表现出对于理想生活的憧憬。课文中长长的独白就有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抨击。

  6.D

  解析:语言类试题,文言实词的考查。“书”是古今异义字,书的古义有上书、记载、书写、书籍、书信等,此处指“上书”。

  7.C

  解析:识记类试题,属先秦诸子基本知识类文学常识考查。先秦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许多学派。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儒、墨、道、法四家,而《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则是这四家的代表著作。其中,《论语》、《孟子》、《老子》(《道德经》)和《庄子》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其外在表现,讲究“外礼内仁”;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无为即是“道”;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法家思想的核心是法治等。

  8.B

  解析:理解类试题,属文章内容及艺术手法理解类知识考查。本题考查汤显祖的《牡丹亭》语言修辞的美好。关于修辞手法知识详见2012年真题第五大题解析,“双关”就是“晴思”与“情思”双关。用典是一种修辞手法,多见于诗歌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为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因为此句源自谢灵运的诗歌《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故而理解为“用典”。

  9.D

  解析:理解类试题,属文章内容主题理解类知识考查。《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是贾平凹为妹妹过生日写的信,信中告诫妹妹,不仅要广泛阅读以拓宽思路,还要通过精读真正掌握本事。本文是贺生日的书信,没有谈写作经验。

  10.B

  解析:识记理解类试题,属具体作品文体归属类知识考查。王蒙《春之声》是我国较早的比较成功地借鉴意识流手法创作的小说,它打破了以人物、情节、环境为主要要素的传统小说创作模式,在当代文学史上,是开先河的作品。小说成功借鉴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借助人物周围诸如声响、晃动、味道、乐曲等信息刺激,让主人公意识流动,产生丰富的联想,进而把那生生不息的、不可扼杀的、浩浩荡荡的生活之流,通过人物心理的旋转得到全景式、对照式的反映。这种手法的运用,突破了时空界限,揭示了主人公的心灵奥秘及时代氛围。《春之声》是王蒙创作的一篇具有很大影响的短篇小说。

  二、填空题(10分)

  11.随想录

  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于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妻子萧珊。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寒夜》(1947)等,散文集有《随想录》等。三十五篇有《怀念萧珊》一篇,相关知识即在于此。

  12.象征主义

  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于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戴望舒,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祖籍南京,生于浙江杭州,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并受法国象征派影响创作现代派诗歌,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因《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被称为“雨巷诗人”。早年就读于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曾因宣传革命被捕。无论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戴望舒诗选》《戴望舒诗集》等。三十五篇有《雨巷》一诗,是非常经典的现代诗作,已经有过两次以上阅读理解的考查,考生应该重点掌握。

  13.围城

  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型文学常识的考查。钱钟书的小说《围城》写于1944—1946年间,一经发表便被誉为是一部新版《儒林外史》。这是一部以旧中国上层知识分子病态畸形生活为描写对象的幽默而辛辣的讽刺小说。作品通过对主人公方鸿渐的描写,深入地反映了抗战烽火燃遍神州大地、中国人民奋起浴血抗战的情形。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方鸿渐等游离于当时民族革命战争大潮外的知识分子在当时旧中国大量存在。《围城》一方面塑造了一个落魄文人的形象——方鸿渐,这个形象可以看作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这种人不仅在当时社会,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也依然大量存在,“应试教育”会将人塑造成方鸿渐这样“百无一用”的书生;另一方面,作品的讽刺幽默风格也是创作获得成功的重点。

  14.艾青

  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于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艾青,原名蒋海澄,曾用笔名莪(é)加、克阿、林壁等,浙江省金华人。中国现代诗人。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于1933年,这首诗奠定了他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和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作品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著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湛江,夹竹桃》等诗集。

  15.女神

  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作家作品类五四时期文学常识考查。《女神》为郭沫若所作,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开创了中国新诗浪漫主义风格。收入1919年到1921年之间郭沫若的主要诗作,连同序诗共57篇,多为诗人留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煤》、《日出》、《地球,我的母亲!》、《天狗》等。郭沫若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诗人,他的诗集《女神》应和着五四时期的狂飙突进精神,以饱满的激情书写了时代的青春和民族的新生。在诗歌形式上,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考纲规定课文35篇之《天狗》出自《女神》。

  《女神》:1921年出版。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里程碑,开创了中国新诗浪漫主义风格。

  16.西风颂

  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于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珀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

  (1792.8.4~1822.7.8),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马克思称他是“社会主义的急先锋”,恩格斯赞扬他为“天才的预言家”。鲁迅先生曾在他的《摩罗诗力说》中以“时既艰危,性复猾介”八个字概括了诗人的时代背景和性格特征。《西风颂》是雪莱三大颂(《西风颂》《云雀颂》《自由颂》)中最有名的作品。《西风颂》最末两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预言革命春天即将来临,给生活在黑夜及困境中的人们带来鼓舞和希望。

  17.圣地亚哥

  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于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海明威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古巴。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头。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小说前后写了老人与鲨鱼的五次搏斗,节选部分是其中的第二到第四次搏斗。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后遭到无可挽救的失败。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在怎么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因此他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是一个“硬汉子”形象。

  18.郝克托耳

  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于对具体作品内容理解和掌握情况的考查。《赫克托耳之死》是三十五篇之一,节选自《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伊利亚特》是荷马史诗中直接描写特洛伊战争的英雄史诗。希腊联军主将阿喀琉斯因喜爱的一个女俘被统帅阿伽门农夺走,愤而退出战斗,特洛伊人乘机大破希腊联军。在危急关头,阿喀琉斯的好友帕特洛克罗斯穿上阿喀琉斯的盔甲上阵,被特洛伊大将赫克托耳杀死。阿喀琉斯悔恨已极,重上战场,杀死赫克托尔。特洛伊老国王夜入阿喀琉斯大帐要回儿子尸体。史诗在赫克托耳的葬礼中结束。《赫克托耳之死》课文节选自《伊利亚特》,围绕史诗的两个主人公希腊联军的主将阿喀琉斯和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之间的决斗展开。赫克托耳是特洛伊赫克托耳是特洛伊国王的长子,特洛伊的继承人,帕里斯的兄长,他是“特洛伊的城墙”。当大敌当前时,他成为特洛伊的主心骨,保卫家园的重任几乎都落在了他一人身上。他不仅身先士卒勇猛杀敌,而且指挥镇定调度有方,使特洛伊城坚守了整整10年。赫克托耳不只是一介武夫,最伟大的英雄也不缺乏蜜意柔情。决战之际,他告别亲人的场面充满不舍与悲壮,让观众无不为之动容。但面对责任,他始终表现出非凡的勇气,他说:“我的生命不能贱卖,我宁可战斗死去,也不愿走上不光荣的结局。”

  19.纪传体

  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于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纪传体通史是指以人物为纲,按时间顺序,连贯地记述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体例。这一史书体例,为西汉司马迁所创并成功应用于《史记》中。《史记》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及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纪传体体例编纂而成,“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史记》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20.风骚

  解析:识记类试题,属于作家作品类文学常识考查。三十五篇中有《渔父》一课,屈原的相关知识都在这一课。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爱国诗人。他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三、释词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1.过:错

  解析:语言类试题,文言实词词义的考查。过是多义词,古义有“过失、过错”之意,这里是过错。

  22.使:使者

  解析:语言类试题,文言实词词义的考查。使,动词,形声字,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如派遣,支使,出使等义。使做名词,使者之意。如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视。--《汉书·苏武传》,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战国策·齐策》

  23.卒:通“猝”,突然、仓猝

  解析:语言类试题,文言实词通假用法的考查。这里的卒通猝,突然、仓猝的意思。

  24.恨:遗憾

  解析:语言类试题,文言实词词义的考查。恨基本义项有2点。

  1.怨,仇视:怨~。愤~。仇~。痛~。

  2.为做不到或做不好而内心不安:~事。悔~。遗~。抱~终天。本句意思是“遗憾”。

  25.黄花:菊花

  解析:语言类试题,文言实词词义的考查。菊花的别称有寿客、金英、黄华、秋菊、陶菊等。

  26.以:用

  解析:语言类试题,文言虚词词义用法的考查。古汉语中以有介词和连词两种用法。作为介词,“以”的用法较多且意义复杂,但基本上是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或凭借,其他用法大多可视为这一基本用法的引申和变化。1.表示凭借(1)基本用法和意义是表示动作行为以某人、某物为依据或凭借,可译为“用”“拿”等。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燕昭王求士》)(2)有的表示以某事或某种技能为依据或凭借,意义有所虚化,除可译为“用”“拿”外,还可译为“凭借”“依照”“根据”等。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管晏列传》)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於国也》)(3)有的表示某种身份、资格或地位从事某事,意义更为抽象。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苏武传》)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苏武传》)2.表示原因。原因是导致某种结果的逻辑根据,因此此种用法可视为表示凭借用法向更为抽象的事理逻辑方面的延伸和发展,可译为“因”“因为”“由于”等,有时也可直接翻译为“凭着”“凭借”。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管晏列传》)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管晏列传》)3.表示带领。可以带领的其实也一定是可以依赖、可为凭借的,因此也与表示凭借的用法有一定的关系,有时甚至可以直接翻译为“凭”“靠”。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张中丞传后叙》)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诗经氓》)4.表示时间。“以”的此种用法相当于“在”“于”,有时可根据需要翻译为“按照”。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苏武传》)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於国也》)5.表示涉及或处置的对象。“以”的此种用法相当于“把”“让”等。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燕昭王求士》)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卷。(《冯谖客孟尝君》)以作为副词,“以”主要表示某种情态或语气。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冯谖客孟尝君》)以作为连词,“以”的语法功能与“而”类似,只不过通常只用于表示顺承接续的种种关系,可译为“就”“来”"“而”“然后"“而且”等,也可以不译。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郑伯克段于鄢》)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燕昭王求士》)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前赤壁赋》)今皆解鞍以示不走。(《李将军列传》)以作为动词,常见的是“认为”“以为”的意思。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燕昭王求士》)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

  27.害:祸害

  解析:语言类试题,文言实词词义的考查。害在这里动词活用作名词,祸害的意思。

  28.孔:很

  解析:语言类试题,文言常用词词义的考查。孔作为副词有“很、非常”的意思。

  29.但:只

  解析:语言类试题,文言虚词词义的考查。但字,由一个单立人和一个旦组成。单立人,指人。旦,就是天刚亮,太阳还没有升出地平线之时。所以,但字的意义为:天亮后,人由睡眠的相对静止状态开始转变为相对运动的工作状态,这是不同状态的转变,因此"但"字具有转折的涵义。①表示转折:虽然已年过七旬,但精神很好。②只要;凡是:但能节约的就要节约|但凡学过的课文他都能讲出来。③仅;只:但愿如此,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30.涵:搅浑

  解析:语言类试题,文言实词词义的考查。漏拼音gǔ,本义搅浑:“世人皆浊,何不~其泥而扬其波?”

  四、翻译题(10分)

  31.国家不能有两属的情况(或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

  解析:文言文的翻译,首先是关键词语的准确翻译,然后是整个句子的准确顺畅。这句中的部分词语需要考生注意:(1)堪,能承受、经得起。如《论语·雍也》:“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宋沈作?《寓简》卷八:“老病废忘,岂堪英俊如此责望!”杨朔《走进太阳里去》:“本来是疲劳不堪的队伍一时又来了精神。”(2)贰,两属,属二主。国不堪贰:国家受不了两属的情况。(3)若之何,怎么办。如《尚书·微子》:“今尔无指告予,颠输,若之何其?”《左传·隐公元年》:“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明李贽《自刻<说书>序》:“既自刻矣,自表暴矣,而终不肯借重于人,倘有罪我者,其又若之何?”

  32.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

  解析:这句话的考点为欺字,在古汉语中,欺字最常用的意思就是“欺诈、用狡猾奸诈的手段骗人”,这里就是用的它的本意。欺鲍叔就是占鲍叔的便宜。

  33.以天下百姓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百姓的忧愁为忧愁,然而这样的人还不能称王的从来没有过。

  解析:这句话考点有四:乐、忧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为忧;然而要理解成这样,但是;王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称王;末句未之有也是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前置,翻译时宜后置。

  34如果能够卑躬屈膝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

  解析:句出《战国策·燕昭王求士》,是考试大纲规定的三十五篇之一。句中通假字及部分语词解释:诎:同“屈”。指:通“旨”,意旨。诎指:屈意,屈尊。之:代词,指贤者。北面:老师面向南坐,学生面向北受业,为古代尊师之礼。百己者:才能百倍于自己。

  35.高飞的黄鹤尚且飞不过去,猿猱想过去,发愁没有地方可以攀援。

  解析:本句考点为愁字的为动用法,愁攀援意即为了攀援而发愁。另外注意之字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度是越过的意思。

  五、阅读分析题(30分)

  (一)(10分)

  36.《乡村四月》描绘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风光。前两句写景,抓住乡村四月特有的典型景物: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勾勒出初夏时节水乡特有的美丽景色;后两句写人,表现四月农忙时节乡村人民劳动的繁忙景象。(3分)

  37.采桑养蚕和种植水稻,是江南农村的两大农事。诗人用两个词:一个“才”一个“又”,串联起这两种劳作,养蚕的工作才刚刚结束,农民又下到田中插秧了,这就突出了两种行为方式的连续性,正反映了农事劳动的紧张繁忙。(3分)

  38.诗歌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写景是为写人张本。首句写绿油油的山原,白茫茫的水田,为后面两句写采桑养蚕和稻田插秧提供了场景。次句写催耕的“子规声”和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的“如烟雨”,也为写农人的田间劳作埋设了伏笔。诗的末句,以“蚕桑”呼应“绿遍山野”,以“插田”呼应“白满川”,使诗意连续,结构完整。(4分)

  解析:这也是一道标准的赏析题,三个问题,引导考生从内容、语言到结构逐一分析。36题其实是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解读,需要逐句翻译诗歌,同时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组合成一幅画面即是本题的答案:子规声声,细雨如烟,村里很少看到闲人,人们刚忙完蚕桑之事又忙着插秧种田。提供的答案相对复杂了些。37题考查炼字能力,“才”作为副词,有“刚刚”的意思,“又”是“复,再,加之”的意思。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才”和“又”两个表示时间紧迫性的副词串联起这两种劳作,这就突出了两种行为方式的连续性、紧密性,勾画出了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38题考查诗歌的结构特点,这道题对考生来说难度稍大了点。答题思路是先读懂每句诗的意思,然后分析四句诗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要注意首句的铺垫作用和尾句在整首诗中重要的整合作用,答案就会清晰明了。整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在前面景物描写的基础上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诗的末句,以“蚕桑”呼应“绿遍山野”,以“插田”呼应“白满川”,整首诗前呼后应,结构完整,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二)(20分)

  39.春天的洋槐沉稳又不喧哗,花香异人;夏日的洋槐生机勃发,经得起风雨的考验:秋天的洋槐树叶变金黄,纷纷掉落;冬天的洋槐,赤裸全身一无遮拦,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四个要点,每点1分)

  40.暴风雨中的洋槐更能显示出坚韧的生命力及坚强不屈的品格(2分),从而表达作者对洋槐的赞美之情。(2分)

  41.(1)和其它树相比,洋槐在春天比其他树绿得要迟一些(1分);槐花开放令整个世界灿烂而壮丽,花香袭人,充满浓浓的春意。(2分)

  (2)金黄的树叶落入泥土是一种自然规律,(1分)是新陈代谢,是休养生息,是孕育新的开始。(2分)

  42.作者与树的“默契”是指作者借槐树的四季来感悟生命,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答“托物言志”“咏物抒怀”也可)。包括生命应沉稳而不喧哗,灿烂时尽情释放;生命应坚强、经受得住考验;生命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时时要休养生息;生命在面对孤独时,也要自信潇洒。(4个要点每点1分,共4分)

  解析:这也是一道来自课外的阅读篇目,近几年考试都有一篇类似的课外阅读,属于常见题型。

  39题实际是一道文章内容概括题,难度不大。先通过仔细阅读圈点批画出表现洋槐在一年四季中不同情状、特点的词或句子,再进一步去追问写洋槐的这些特点有什么作用?这样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就可以把握住作者的情感脉搏、要表达的情感和态度。40题考查对文本细节的解读能力,答案就在描写夏天的洋槐这段中。把洋槐放在夏天的暴风雨这样一个特殊的、严峻的环境中来考验它,更能彰显它非同一般的、坚韧的生命力及坚强不屈的品格,从而表达作者对洋槐的赞美之情。41题的答案就在文章片段中,散文阅读句子含义类试题应该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第一问“槐花开过,才知是春天来了”联系上文可知此处是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强调了槐花的时令和作者对灿烂而壮丽的槐花的喜爱之情;第二问是文章非常重要的议论句,它的含义就在其上下文中,需要仔细阅读后进一步思考其深层含义,再加以概括即可。42题考查对文章整体思想内容和主旨的把握,它是文章的结尾句,也是点睛句,在前面三道题的铺垫下,这道题做起来就容易多了。

  六、作文(30分)

  43.评分标准:

  ——立意明确。内容充实、角度新颖、语言生动贴切,布局合理完整、条理清楚,得分20-30分;——立意比较明确、内容比较充实、语句通顺,结构合理完整,得分10-20分;——立意不明确,内容不充实,结构不完整,10分以下。字数不够酌情扣分。

  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审读出材料的含义并不难:我们不仅要活出生命的长度,更要活出生命的厚度和宽度,即要深刻感悟生命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等,可以从正反两方面立意。考生构思时应注意,这一题干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而不要大谈特谈哪位名人的生活经历;其次,因为论题相对集中,考生想要脱颖而出,就需要在构思立意和谋篇布局上下工夫。立意上在常人的思考上翻出一层,篇章安排上打破常规,就能得到较高的成绩。


更多>>
更多课程>>
更多>>
更多内容

英语学习资料大礼包

加微信免费领取电子版资料

生活口语流利说
更多>>
更多公开课>>
更多>>
更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