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法则”有效提升口译口语!

2008-04-15 00:00:00来源:邱政政的博客

高级口译第二阶段的口试共分两部分。一是三分钟到五分钟的英语命题口语,二是四段口译:二段英译中、二段中译英。


第一部分,即命题口语,要求考生用英文表达自己对于所给题目的观点,要求观点清晰,论据充足,表达流利,语法正确。从考试的普遍情况来看,说不满要求的时间是很多考生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其根源就在于考生平时忽视了对于这个部分的练习,总以为考前背几个主题方面的句子或者段落就可以解决问题。其实不然。因为口语的内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不是简简单单背几个段落就可以的。这需要考生平时长期系统的口语练习。


考生首先应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尽量能够多阅读报刊,杂志,多听多看新闻,把握住最新的时事动态。原因很明显,命题口语对于时事的考核是非常多的,很多考生其实有不错的词汇量和口语表达能力,但是由于对某个主题,尤其是自己平时不太熟悉的主题缺乏了解,导致在考试中出现无话可说的窘境,而其结果只能是和两位考官“相看两不厌,惟有泪千行。”与其考前临时抱佛脚,不如平时苦炼内功。考生可以每天准备一个主题,按照论点,论据,论证,结论的步骤来进行阐述,尽量控制在要求时间之内(中口三分钟,高口五分钟)。一般来说,一个月之内,就会得到初步的效果。实际上,在考试中,只要考生能够流利的用英语对一个主题表达两分钟的时间就已经足够了,考官会立刻让你进入第二部分口译的。


希望以下的“四个口语法则”能为大家迅速、高效地提高口译口语能力和分数助一臂之力。


第一大结合:INPUT和OUTPUT相结合,即输入和输出的结合。


“输入”指平日注意积累语言素材,多看原版电影,多听英文广播,有意识地给自己营造出一种国外的语言环境,强迫自己用耳朵接受英语。这样一来就能在轻松?养语感,纠正发音,达到厚积薄发的境界。“输出&rdqu o;指大胆开口说英文,养成勤做presentation的习惯,达到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境界。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在“输入”的时候要有身临其境的融入感。比如在看原版电影时,要时刻把握在“看”中“听”,在“听”中“说”,在“说”中“学”的原则。因为只有如此,听说能力才可以相辅相成,全面升级。


第二大结合: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


逻辑思维指口语表达所需要的严密的思辨意识和理解能力。形象思维则是新东方“M7”英语听说教学法的精髓,即在交流过程中根据语言传达的信息变抽象的文字为形象的图画反映于脑海之中。这样有了连续的动态图像的帮助,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顺利成章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真正体察到“登泰山而小天下”的神奇感受。


第三大结合:MODEL与MULTIPLY相结合,即模仿与扩展的结合。


模仿指认真跟读各种真实语料中的语言点,包括语音、语调、语气、俚语、习语、句式等,不能放过任何细节。扩展指在模仿跟读的基础上,大力发散和扩充高频口语词汇和句式的含义和用法。因为口语交际的一大难点就是“一词多义”或“一义多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绝对无法畅通交流 的。


需要指出的是:模仿需要遵守两个原则。其一是“简单原则”,即语言结构越简单,就越值得学生认真模仿。因为越看似简单的东西就越难以模仿,这跟学写汉字的时候,笔划越少的字越难写好,需要加倍练习是一个道理。其二则是“精准原则”,即模仿要达到惟妙惟肖,精益求精的地步。只有这样,我们的口语才能无限接近于老
当然,跟读是个枯燥、漫长的过程,效果也不是短时间就能显现出来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持恒才会看到最后的彩虹。”


第四大结合:MINE与MEMORIZE相结合,即挖掘与背诵的结合。


口语交际的过程就是一个“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过程。由于东方人与西方人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宗教等环境的不同,因而产生各自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语境又导致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诸多因素。因此当我们用汉语的说话方式来进行命题表达时,就可能对英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故障。


因此应该明确的是:语言是文化和思维的载体,掌握了英语表达的逻辑思维,就能在口语表达中以不变应万变,变被动为主动。所以我们一定要挖掘英语语言背后特有的思维模式和文化背景;同时将挖掘的内容加以背诵和记忆,以求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


本来来自新东方邱政政的博客,博客链接地址:http://blog.hjenglish.com/qiuzhengzheng/articles/1004810.html

本文关键字:

更多>>
更多课程>>
更多>>
更多课程>>
更多>>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