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山东省专升本统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5-01-07 11:50:25来源:网络

  山东省2013年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统一考试大学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__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我们常说“四书”、“五经”,其中“四书”是指《大学》、《论语》、________、________。

  3.乐府双壁是指________和________。

  4.两汉文学最具代表的是赋,代表作有司马相如的_______和________

  5.《在人间》的作者是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________。

  6.王勃写了著名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句。

  7.《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中说“可怜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其中“咏絮才”是指东晋女诗人_________的故事。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先秦诸子百家中,主张“兼爱非攻”的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

  2.以下哪位是唐朝“山水田园”诗作代表诗人( )。

  A.王之涣  B.李白  C.杜甫  D.王维

  3.“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出自( )。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论语》

  4.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 )。

  A.《生死疲劳》  B.《丰乳肥臀》  C.《檀香刑》  D.《蛙》

  5.元杂剧《梧桐雨》写的是( )的故事。

  A.唐明皇与杨贵妃  B.崔莺莺与张生  C.杜丽娘与柳梦梅  D.汉元帝与王昭君

  6.王小波“时代三部曲”中以文革为背景的是( )。

  A.黄金时代  B.白银时代  C.青铜时代  D.黄铜时代

  7.“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是说( )将词的表现范围发展到“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

  A.李清照  B.柳永  C.苏轼  D.秦观

  8.杜甫诗作《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指的是( )。

  A.诸葛亮  B.刘备  C.张良  D.萧何

  9.《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了下列哪种修辞手法( )。

  A.对偶  B.排比  C.互文  D.借代

  10.以下关于钱钟书的《围城》说法错误的是( )。

  A.《围城》被很多人誉为现代的《儒林外史》。

  B.《围城》作者善用新奇的比喻和辛辣的讽刺。

  C.《围城》刻画了抗战时期一批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受过西方文化的熏陶,对现实不满,却又没有勇气奋起反抗。

  D.《围城》男主人公方鸿渐通过努力进入了唐晓芙的“围城”。

  三、释词题(每题1分,共10分)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患:

  2.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濯:

  3.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屈: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凌:

  5.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待:

  6.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知:

  7.岂管仲之谓乎?(《管晏列传》)

  岂:

  8.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来:

  9.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论语》)

  疾:

  10.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渔父》)

  安:

  四、翻译题(每题2分,共10分)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传序》)

  2.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前赤壁赋》)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4.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

  5.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管晏列传》)

  五、阅读分析题(共30分)

  (一)阅读《御街行·秋日怀旧》,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御街行秋日怀旧

  作者: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这首词不直言秋而却使人知秋,请分析上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秋?(3分)

  2.有人认为“寒声碎”的“寒”、“碎”两字用得极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3分)

  3.名家认为,下片写“愁”,形神毕肖,请找出作者写“愁”的句子并进行简要分析。(4分)

  (二)阅读《雾》,然后回答问题。(20分)

  ①我从来没有喜欢过雾。

  ②抵达加德满都的第二天凌晨,我一起床,推开窗子:外面是大雾弥天。昨天下午我们从加德满都的大街上看到城北面崇山峻岭,层峦叠嶂,个个都戴着一顶顶的白帽子,这些都是万古雪峰,在阳光下闪出了耀眼的银光。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种景象,我简直像小孩子一般地喜悦。现在大雾遮蔽了一切,连那些万古雪峰也隐没不见,一点影子也不给留下。旅馆后面的那几棵参天古树,在平常时候,高枝直刺入晴空,现在只留下淡淡的黑影,衬着白色的大雾,宛如一张中国古代的画。昨天抵达旅馆下车时,我看到一个尼泊尔妇女背着一筐红砖,倒在一大堆砖上。现在我看到一个男子,手里拿着一堆红红的东西。我以为他拿的也是红砖,但是当他走得近了一点时,我才发现那一堆红红的东西簌簌抖动,原来是一束束红色的鲜花。我不禁自己笑了起来。

  ③正当我失神落魄地自己暗笑的时候,忽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了咕咕的叫声。浓雾虽然遮蔽了形象,但是却遮蔽不住声音。我知道,这是鸽子的声音。当我倾耳细听时,又不知从哪里传来了阵阵的犬吠声。这都是我意想不到的情景。我万万没有想到,我在加德满都学会了喜欢的两种动物:鸽子和狗,竞同时都在浓雾中出现了。难道浓雾竟成了我在这个美丽的山城里学会欣赏的第三件东西吗?

  ④世界上,喜欢雾的人似乎是并不多的。英国伦敦的大雾是颇有一点名气的。有一些作家写散文,写小说来描绘伦敦的雾,我们读起来觉得韵味无穷。对于尼泊尔文学我所知甚少,我不知道,是否也有尼泊尔作家专门写加德满都的雾。但是,不管是在伦敦,还是在加德满都,明目张胆大声赞美浓雾的人,恐怕是不会多的,其中原因我不甚了了,我也没有那种闲情逸致去钻研探讨。我现在在这高山王国的首都来对浓雾大唱赞歌,也颇出自己的意料。过去我不但没有赞美过雾,而且也没有认真去观察过雾。我眼前是由赞美而达到观察,由观察而加深了赞美。雾能把一切东西:美的、丑的、可爱的、不可爱的,一塌瓜子都给罩上一层或厚或薄的轻纱,让清楚的东西模糊起来,从而带来了另外一种美,一种在光天化日之下看不到的美,一种朦胧的美,一种模糊的美。

  ⑤一些时候以前,当我第一次听到模糊数学这个名词的时候,我曾说过几句怪话:数学比任何科学都更要求清晰,要求准确,怎么还能有什么模糊数学呢?后来我读了一些介绍文章,逐渐了解了模糊数学的内容。我一反从前的想法,觉得模糊数学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在人类社会中,在日常生活中,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有着大量模糊的东西。无论如何也无法否认这些东西的模糊性。承认这个事实,对研究学术和制订政策等等都是有好处的。

  ⑥在大自然中怎样呢?在大自然中模糊不清的东西更多。连审美观念也不例外。有很多东西,在很多时候,朦胧模糊的东西反而更显得美。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在这里,观赏者有更多的自由,自己让自己的幻想插上翅膀,上天下地,纵横六合,神驰于无何有之乡,情注于自己制造的幻象之中;你想它是什么样子,它立刻就成了什么样子,比那些一清见底、纤毫不遗的东西要好得多。而且绝对一清见底、纤毫不遗的东西,在大自然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⑦我的幻想飞腾,忽然想到了这一切。我自诧是神来之笔,我简直陶醉在这些幻象中了。这时窗外的雾仍然稠密厚重,它似乎了解了我的心情,感激我对它的赞扬。它无法说话,只是呈现出更加美妙更加神秘的面貌,弥漫于天地之间。

  (选自《中华散文珍藏本丛书·季羡林卷》,有删节)

  1.文章的第②、③自然段中着重写到了关于鲜花和动物的细节。从本文的主旨来看,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雾的哪些主要特点?从艺术表达效果来看,这些细节描写又有什么作用?(6分)

  2.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第⑤自然段的主要观点。(3分)

  3.“月下观景,雾中看花,不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吗?”根据第⑥自然段的内容,谈谈作者这样说的理由。(5分)

  4.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

  六、作文(30分)

  请以“我的中国梦”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选;2.除诗歌外,体裁不限;3.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填空题

  1.《史记》

  2.《中庸》、《孟子》

  3.《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4.《子虚赋》《上林赋》

  5.高尔基

  6.秋水共长天一色

  7.谢道韫

  二、选择题

  1.C

  2.D

  3.D

  4.D

  5.A

  6.A

  7.B

  8.A

  9.A

  10.D

  三、释词题

  1.担忧、忧虑、害怕、怕

  2.洗、洗涤

  3.本意是“使……弯曲”,这里指“失去”、“丧失”。

  4.升,登上

  5.等、等待、等候

  6.通“智”

  7.难道

  8.归、返

  9.痛恨、厌恶、憎恨

  10.怎么

  四、翻译题

  1.祸患的发生常常是由于一些小的失误积累而成的,智慧而又勇敢的人常常被自己所喜好的东西所困惑。

  2.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一切事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如果从那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

  3.我的妻子之所以称赞我美,是因为她偏爱我;我的妾之所以称赞我美,是因为她害怕我。

  4.寄身于天地间还能有多少时日,何不随着自己的心意决定留下还是离开呢?

  5.我曾三次出仕为官,三次被国君赶走,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才能,知道我还没有遇到好运气。

  五、阅读分析题

  (一)阅读《御街行·秋日怀旧》,然后回答问题。(10分)

  (1)词的上片写秋,虽不直接言秋,却多处写秋。词先就地面景物进行刻画:写秋之落叶、秋夜、秋声,然后将视觉对准天空,就天宇描摹夜色,故能“不直言秋却使人知秋”。

  (2)同意。“寒”意为寒冷,“碎”意为破碎。“寒”字一方面表现秋的节令特点,一方面表现作者羁旅之中的冷寂孤单心情;“碎”字一方面传达出声音从远处传来的若有若无,一方面表达作者悲凉寂寥的心情,情中有景,景中透情,确实高妙。

  (3)词的下片句句写愁。“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这几句写愁意,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运用夸张手法,比入肠化泪更进一层,愁情更是难堪凄切。“残灯明灭枕头欹”一句,作者先写愁态,以极为简练的语言生动写出了词人挑灯倚枕独对灯,寂然凝思的愁苦的神态;同时融情于景: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渲染了低沉阴暗的氛围,表达了词人凄苦的情感。“谙尽孤眠滋味”一句,直抒胸臆,以独白式的语言直接表述了孤枕难眠的难言愁情。“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几句说,算来这怀旧之事,是无法回避的,不是在心头萦绕,就是在眉头攒聚。作者的内心独白形象地写出了无法排遣的愁情。

  (二)阅读《雾》,然后回答问题。(20分)

  1.雾的主要特点:模糊性和遮蔽性。细节描写的艺术表达作用:首先,为了突出雾的特点;其次,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再次,行文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情趣和可读性。

  2.在社会生活和科学中都有模糊性。

  3.首先,因为朦胧模糊的东西有时反而更美。其次,因为模糊的东西比清晰的东西更能激发观赏者自由的想像,从而增强审美情趣。

  4.作者开篇说自己“不喜欢”雾。然后写自己来到加德满都后,开始“喜欢”进而“欣赏”后来“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而且,雾同时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最后写作者自己最终“陶醉”在雾境的幻象之中。

  六、作文

  要求:(1)以“我的中国梦”为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800字。

  解析:这是一个命题作文,而且要求必须写成议论文,相对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相对较小。今年的作文命题可谓是紧贴时事,但并不难入题。考生应该注意的是,如何将这么一个大而空的题目具体化、形象化。所以作文中应该是从具体的事情谈起,比如说梦中的中国是一个强大的中国,不再受到外来的侵略与欺侮;梦中的中国是和睦的,没有内战;梦中的中国是安全的,有安全的食品,有安全而美丽的住房和自然环境;梦中的中国是礼貌的,没有公交车上的抢座大战,没有买票排队的无奈,等等,等等。

更多>>
更多课程>>
更多>>
更多内容

英语学习资料大礼包

加微信免费领取电子版资料

生活口语流利说
更多>>
更多公开课>>
更多>>
更多课程>>